【三藏道:“袈裟敢莫是烧坏了也?”行者道:“没事!没事!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,我们快去寻他讨来。”三藏就牵着马,行者挑了担,出了禅堂,径往后方丈去。】
唐僧见火势太猛,担心锦斓袈裟被烧,孙悟空劝慰道:“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。”为什么方丈所住的地方没有火呢?所谓“方丈”既是指住持的居室,又是指我们的心——人的第八识。此处之所以没有火,是因为第八识“性唯无覆”,没有善恶的分别,不会与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的心所相应,远离烦恼的纠缠。
另外,这里还有一个道理需要说明,锦斓袈裟之所以放在方丈室内,就是告诉我们,圆满清净的福报由心而生,也就是《无常经》里所讲“相由心生”。第八识里有每个人的清净心,自己的清净心能够生起圆满清净的福报,这一点大家要了解清楚。
【那些和尚正悲切间,忽的看见他师徒走来,諕得一个个魂飞魄散道:“冤魂索命来了!”一齐跪倒叩头道:“爷爷呀!冤有冤家,债有债主。要索命不干我们事,都是广谋与老和尚定计害你的,莫问我们讨命。”行者咄的一声道:“你这些该死的畜生!那个问你讨甚么命!只拿袈裟来还我走路!”其间有两个胆量大的和尚道:“老爷,你们在禅堂里已烧死了,如今又来讨袈裟,是人是鬼?”行者笑道:“那里有甚么火来?你且去前面看看。”众僧们爬起来往前观看,那禅堂的门窗槅[gé]扇,更不曾燎灼了半分。众人惊惧,才认得三藏是位神僧,行者是尊护法。一齐抢入方丈里,叫道:“公公!唐僧乃是神人,未曾烧死,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!趁早拿出袈裟,还他去也。”】
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里有一句话:“福祸无门,惟人自召”。灾祸与福报是没有主宰的,不是神仙或诸佛菩萨把它们带给了你。灾也好,福也罢,之所以会发生,莫不都是因果的报应,有什么样的因,就会招来什么样的果。道家这种对福祸的解释与佛家“无主宰,非自然”的主张是一样的。
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,既然福祸的显现遵循因果的规律,那么社会上为什么还有“杀人放火金腰带,修桥补路无尸骸”的现象?换句话说,那些贪官污吏明明是在干坏事,他们的福报为什么会那么好?而我这个老百姓做了一辈子的好事,为什么福报会这样的差,原因在什么地方?很多人遇见社会的不公都会有此疑问,就连《史记》的作者司马迁也曾有过如此怀疑,自己只是替别人说了句好话,没有福报不说,反倒遭受了酷刑,痛苦一生。所以他在《伯夷叔齐列传》上有过这样的疑问:“余甚惑焉,倘所谓天道,是邪非邪?”天道是真的吗?或许它就是假的?这个我实在弄不清楚。
佛教认为一个人虽然此生干尽了坏事,但是他的福报却很好,原因在于前生累积的福德还没有享用完毕。福报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钞票,虽然这辈子狐假虎威,身披官服,丧尽天良,损失了一些本金。但是存款是有利息的,本金虽然损失了,利息还在,所以这一生尽管造恶,但仍有稍许的利息可用,仍有福报可享。
而那些做好事却依旧受苦的人呢?他们的福报也像存在银行里的钞票,这一生积极行善还未还清前生欠下的本金,所以状况暂时得不到改善。什么时候存款由负变正,才有福报可享。
【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,又烧了本寺房屋,正在万分恼恨之处,一闻此言,怎敢答应?因寻思进退无门,拽开步,躬着腰,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,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,咽喉气断。诗曰:堪叹老衲性愚蒙,计夺袈裟用火攻。广智广谋成甚用?损人利己一场空!】
这里讲观音院的老僧因不见了袈裟,于万分恼恨之际,一头撞死。一头撞死是什么意思?就是讲放下“自我”的思量,不起假“我”的想象。修行要想生起道验,不可以执幻为真,不可以自生法相。
【众僧哭道:“师公已撞杀了,又不见袈裟,怎生是好?”行者道:“想是汝等盗藏起也!”便将本寺大小僧众,一一从头搜检;又将那各房头搬抢出去的箱笼物件,逐一细搜,那有袈裟踪迹。三藏心中烦恼,懊恨行者不尽,却坐在上面念动那咒。行者扑的跌倒在地,抱着头,教“莫念!莫念!管寻还你袈裟!”那众僧一齐跪下劝解,三藏就合口不念。行者一骨鲁跳起来,掣出铁棒,要打那些和尚。三藏喝住道:“这猴头!你头疼不怕,还要无礼?休动手伤人!再与我审问一问!”众僧们磕头哀告道:“老爷饶命!我等委实的不曾看见。这都是那老死鬼的不是。他昨晚诡 [guǐ]计,要烧杀老爷。自火起之候,狂风火乱,各人只顾救火,搬抢物件,更不知袈裟去向。”】
展开全文
观音院虽然名叫观音,但其间无有正法,既然没有正法,那么此院僧众便无有正见正行。没有正见正行自然无缘修得圆满清净的福报,所以孙悟空翻遍此院,也寻不到锦斓袈裟的踪迹。
【行者大怒,走进方丈屋里,把那死尸选剥了看,更无那件宝贝。就把个方丈掘地三尺,也无踪影。行者忖[cǔn]量半晌,问道:“你这里可有甚么妖怪成精么?”院主道:“有,有。我这里正东南有座黑风山,黑风洞内有一个黑大王。我这老死鬼常与他讲道,只他便是个妖精。”行者道:“那山离此有多远?”院主道:“只有二十里,那望见山头的就是。”行者笑道:“师父放心,不消讲了,一定是那黑怪偷去无疑。等老孙去寻他一寻。”即唤众和尚过来道:“汝等好生伏侍我师父,看守我白马!假有一毫儿差了,我打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!”他掣出棍子,照那火烧的砖墙扑的一下,就打倒了有七八层墙。众僧见了,个个骨软身麻,跪着磕头道:“爷爷宽心前去,我等竭力虔心,供奉老爷,决不敢怠慢!”行者急纵觔斗云,径上黑风山,寻找这袈裟。】
孙悟空找不到袈裟,于是询问僧众附近可有什么妖怪。院主回答,正东南有座黑风山,山里有个黑大王,观音院的老僧常与其讲道。悟空得知消息便向唐僧报告,请师傅放心,袈裟定是那黑怪偷去无疑。为什么孙悟空确定盗走袈裟的就是黑山老妖熊怪?
这里有一张后天八卦图,观音院的僧人说,黑熊住在此院的东南方向,东南方是巽卦。看到巽卦大家会想起什么?孙悟空当年在八卦炉的时候,《西游记》里讲“他即将身钻在‘巽宫’位下”。为什么孙悟空会住于此位不动?因为“巽乃风也,有风则无火”。停在巽宫的位置就是讲停掉了鼻子的呼吸。初禅念住,二禅气住,当定的境界达到色界二禅,鼻子的呼吸就会停掉。可见黑山老妖熊怪的功夫明显高于观音院的老僧,因此袈裟必定是他盗走无疑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